济南公交总公司慈善工作站:扬慈善精神 促企业和谐
慈善事业是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崇高事业。
而作为济南市公交总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的薛兴海却认为,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慈善无疑应当是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弘扬慈善精神,可以促进企业和谐,使基业长青。
作为市属国有大型公益性企业——济南市公交总公司11700余名职工对此同样有着深刻的认同感、使命感,也是慈善,让他们有了更强的向心力和归属感。
2007年5月,在“维护省城稳定、发展省会经济、建设美丽泉城”的工作思路在泉城济南已经扎实定调的形势下,济南市公交总公司慈善工作站(以下简称“工作站”)在济南市慈善总会的指导下成立并迅速发展起来,并确立了12字宗旨——“扶贫济困、赈灾助医、兴善助学”。
这也掀开了济南市公交总公司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为建设和谐企业、和谐社会做贡献的新篇章。近年来,“山东省爱心助残先进单位”、“济南市最具爱心捐赠企业”、“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文明单位”等荣誉越来越成为公司的一种符号和形象代言词。
“弘扬慈善精神,促进企业和谐”,七年已过,让我们走进济南市公交总公司慈善工作站,共同检阅它的成长,分享它的果实。
健全组织网络 营造良好慈善氛围
工作站成立之初,建章、立制、组班子是头等大事。薛兴海和慈善工作站站长张栩同时也意识到,健全组织,形成网络,营造良好的慈善氛围,才能为慈善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因此,工作站严格按照市慈善总会的安排部署和具体要求,实行站长负责制,办公室设在工会,负责工作站具体工作。并明确要求,工作站应定期召开会议,学习传达市慈善总会相关工作会议精神,及时向总公司党委汇报工作站慈善救助工作开展情况。
好风须借力。党政制定下发了《职工生活困难救济费管理规定》,每年由企业行政按照职工人均10元的标准划拨10 余万元专项救济金,工作站本着“集中有限资金解决重点困难”的原则,专款专用,对符合条件的困难职工随时给予救助,这为工作站慈善救助工作的准确到位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为掌握困难职工情况,确保基层慈善救助工作有人管、职工困难能够得到及时解决,工作站还借助工会组织优势,创新工作形式,自上而下逐步建立健全了覆盖企业、功能完善的慈善工作网络,并在救助过程中做到规范有序、手续完备。
如何有效倡导工作站“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博爱无限”的理念,增强全体职工的慈善意识,引导广大职工团结互助、扶贫帮困,将慈善之心变为慈行善举,
据张栩介绍,工作站在做好慈善宣传工作的同时坚持了“四个结合”,即坚持把慈善宣传工作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倡导职工积极弘扬雷锋精神;坚持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相结合,切实为困难职工办实事;坚持与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三个自信”相结合,加强对慈善工作的理论指导,对工作站全体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坚持深入基层公司、车队站房开展工作,在职工中广泛宣传慈善事业的性质、宗旨和意义。此举让“四德”教育和“三让一为”(让政府放心、让乘客满意、让员工快乐、为社会奉献)的企业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
这仅是工作站慈善宣传的一部分。工作站还通过济南公交车载媒体广告效应和济南公交官方网站、济南公交报等宣传平台,向社会公众和公交职工大力传播慈善文化、弘扬慈善精神,营造慈善氛围。
在2014年的“慈心一日捐”活动中,工作站早计划,早动员,早部署,在各基层车队、站点和直属单位张贴活动宣传倡议书200份,将一年来工作站对困难职工的帮扶、对突遭意外职工和突患大病职工的救助作为宣传重点进行广泛宣传。捐助队伍中,可以欣慰地看到,有不少受过慈善救助的患有大病、绝症而致贫的困难职工和特困职工也参与其中,他们在得到大家的帮助后不忘回报企业和社会,捐赠现场如火如荼,感人至深。工作站共收到捐款135.2865万元,比2013年增加了40余万元,“我捐助我快乐,我受助我感恩”的善行义举在全体公交职工中得到了生动体现和诠释。
开展慈善救助 践行慈善宗旨
敬畏程序是一种态度。工作站按照济南市慈善总会的工作要求和部署开展对职工的各项慈善救助, 做到了资金由专人负责,专款专用,一套完整的工作程序也随之形成。
薛兴海等认为,这是慈善救助工作有序、公平开展的有力保障。
每年,在仲秋和春节前夕,工作站都会在对困难职工进行摸底筛查后,让他们统一填报《困难职工调查摸底统计表》,对困难职工的家庭人口、家庭收入和困难原因进行详细登记,同时根据困难程度进行汇总排序,依据《慈善工作站管理暂行规定》的救助程序和救助原则,对摸底调查情况进行审核后,对其给予不等数额的救助。对有特殊困难的职工,总公司党政领导、工作站负责人都会亲自把救助金、慰问品送到职工家中。自2012年开始,工作站的工作人员多次到困难职工比较集中的物业公司进行调研,了解困难职工情况,并现场办公,商讨解决实际问题。
2013年以来,工作站逐步加大了对困难职工的救助力度,救助标准也由原来的人均700元提高到人均1000元。对大病或突遭意外灾害、家庭损失特别严重的职工,工作站都在第一时间给予了5000—10000元的特殊救助,救助金由困难职工本人或家属签名领取。救助情况还在基层厂务公开栏内进行公示,做到救助过程规范、有序、公开、透明。
2013年11月,二分公司双职工王健夫妇因邻居家煤气泄露引发火灾而受到牵连,房屋受损严重;2014年3月,由于楼下煤气灌装站起火爆炸,住在楼上的二分公司职工辛恒家遭受牵连,大火将家中所有物品化为灰烬;2014年5月,五分公司刘勇家中突发火灾,租住屋内的电器、家俱、衣服、被褥瞬间被付之一炬,损失惨重。突发事件发生后,工作站都在第一时间向总公司党委做了汇报并以最快的速度赶到现场,在仔细查看职工家庭受灾情况后当场决定给予3名受灾职工共计2.5 万元的特殊救助补贴。
受灾职工们激动地说不出话来,浓浓的关切,让他们感受到了公司这个大家庭给予他们的温暖,也促使他们更加勤奋工作,以一颗更为感恩之心对待同事和乘客。薛兴海笑着告诉笔者,有职工的家里闹矛盾了还会给他打电话,“我虽然没有时间亲自处理,但是很欣慰。我可以感觉到很多职工已经把公司当做了另一个家,是彼此间的慈善救助让他们对公司的认可度大为提升。”他说。
2007年11月,在全市开展的“送温暖、献爱心”社会捐助活动中,公交职工捐款14.8447万元;2008年5月汶川发生大地震,全体公交职工举全力献爱心,主动捐款113万元,向灾区派去3辆加油车帮助尽快恢复建设;2013年工作站在援建拉萨公交活动中,捐款3万元,同时济南公交101名副处级以上管理人员每人捐出500元,对甸柳、解放桥、朝山街等11个社区的101户困难家庭进行专项帮扶;自2009年以来,济南公交职工在市慈善总会每年开展的“慈心一日捐”活动中,职工捐款率高达97-99.34%......据张栩介绍,在做好企业内部救助工作的同时,总公司各级领导、工会干部和工作站也十分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各基层单位慈善工作志愿者积极参加市敬老助残工程,到老年公寓义务服务啊,资助失学儿童重返校园啊,恒通公司雷锋车队、爱心车队和便民车队坚持在高考期间免费送考生等等,不胜枚举。”作为公司领导,他为职工所赢得的好口碑而感到自豪。
建长效机制 促救助工作规范化
如何将慈善救助工作做到科学、可持续,工作站在健全完善慈善帮扶工作长效机制、加强慈善帮扶救助工作规范化建设方面着实下了一番功夫:
为了确保对特殊员工及时进行帮扶救助,工作站首先建立健全了困难、特困职工档案和结对帮扶档案。2007年以来,共建立了困难和特困职工档案264份,救助困难职工5964人次,发放救助金217.24 万元。同时为38名困难职工办理了《特困证》,总公司中层以上领导干部、各基层单位领导和工会干部与他们结成对子进行一对一重点帮扶。
为了解决职工在医疗中遇到的困难,最大限度地减轻职工因病造成的经济负担,工作站还开展职工互助保障工作。2013年度职工入会9940份,入会金额19.88万元,一年来总公司共为82名职工办理了理赔,理赔金额达19.089万元。2014年7月份,总公司继续坚持职工自愿入会的原则,共办理职工入会10510份,入会金额达21.02万元。互助互济工作的顺利开展,让更多的职工在困难的时候得到了及时有效的经济援助。
每年仲秋、春节期间,是总公司领导火热集中开展“送温暖”活动的时候,公司领导随各基层工作站工作人员每月按照本单位职工总数的1%进行走访慰问,做到走访有记录、有效果。总公司工会还把该项工作纳入到工会工作目标考核当中,每月进行检查考核,并与各单位每月的绩效考核挂钩,实现了“送温暖”活动的常态化。据薛兴海说,公司不仅提拔有才之人,更注重让有爱心、善做好事的员工在公司发展中有更大的发挥余地。
有意思的是,工作站还特意设立了职工“委屈奖”——对在营运服务工作中受到乘客打骂等不公平对待但仍坚持优质服务的驾驶员进行慰问。目前已有20名职工领到共计6600 元的“委屈奖”。
薛兴海还深情提到,工作站七年的成长离不开济南市慈善总会的扶持和帮助。他说,每年总会领导都会准时出席工作站“慈心一日捐”活动捐款仪式和总结表彰大会,对工作站工作给予肯定、提出新的要求和期望。总会还经常到工作站进行调研、对工作站在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所发现的新问题给予有益的指导和解决办法,同时对工作站家庭突发意外、突患大病的职工给予重点救助和资金帮扶,让职工在精神上树立起战胜病魔的勇气和信心,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
扬慈善精神,促企业和谐
济南市慈善总会工作站成立七周年,薛兴海和他的职工们对它是认可的,更对它将要发挥的更大作用也有着强烈的信心。他说,济南市公交总公司的职工将围绕市慈善总会“携手慈善,共建和谐”,在工作站的牵头下,继续大力弘扬慈善精神,建设和谐企业,并愿意自觉融入“和谐济南”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