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社会和谐的窗口

2012-05-16

促进社会和谐的窗口

 

——— 济南市慈善超市救助特困群众纪实

    

这里没有大润发的规模,没有华联的琳琅满目,没有沃尔玛、家乐福的知名度,更没有银座、贵和的高贵,但是这里却是精益求精,用先进、规范的爱、奉献爱、充满和谐的窗口——— 慈善超市。
    
2004115济南市建起山东省第一个慈善超市8年来,最高峰时,全市建起市、县()区、办()慈善超市曾达36处。去年以来,全市各级慈善组织通过几年的工作实践,从便民利民的角度,对位置较偏、规模较小的慈善超市进行了撤并和整合,由原来的36处整合为现在的15处。基本实现了规模化、规范化运行。据介绍,济南市慈善超市成立以来共接收社会捐赠物品100余万件,捐赠物资折价达10148210.25元,变现金额172188.22多元,救助特困家庭8400户,25200余人,救助金额2345000.00元。其中,常年在各级慈善超市免费领取救助物品的困难群众达11400户。形成了以市慈善超市为龙头,以县()区慈善超市为主体,以街道(乡镇)慈善超市和社会捐助站点为依托的经常性社会捐助与救助网络。201112月,中华慈善总会会长范宝俊参观济南市慈善超市后给予了很高评价,称赞慈善超市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调节器。搭建奉献爱心的平台
    
济南是一座具有奉献传统的城市。无论是旧时代,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那些乐善好施、济贫帮困、慈心爱民的动人事迹,会让你激动不已。
    
在坚持科学发展、建设美丽泉城的新形势下,走进小康生活的泉城人没有忘记,因为国家改革发展处于转型期,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够完善,加之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及人类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少数群众生活仍然比较贫困。许多孤寡老人、失学少年、下岗人员、遭遇疾病或事故的特困家庭等还需要帮助,还需要社会伸出友善的手给予他们关爱。
    
然而,由于社会捐助渠道不畅通,民间蕴藏的爱心捐赠潜力没地方体现,而困难群众的需求在政府范围外也得不到有效弥合,因此,迫切需要建立一个专门的经常性社会各界爱心捐赠和救助平台,充分满足困难群体的救助要求,让充满爱心的市民把家中闲置的物品奉献出来,在需要的困难群体继续发挥应有的价值,利用慈善捐赠和互助,实现资源的再分配。经过充分论证,慈善超市这一社会救助平台于20041月在泉城济南开门运行。它的建立,承担起了捐助物资接收、发放和变现的功能,直接体现了党和政府的关心、社会各界的关爱。
    
慈善超市如雨后春笋般在泉城济南的城乡诞生,各县()区也相继建起慈善超市和经常性社会捐助接收站点,形成了由市、县()区和部分街道慈善超市组成的慈善超市网络,成为慈善爱心之窗,唱响了社会和谐之歌。
    
慈善超市扎根社区,覆盖面大,受众广泛,既有效整合了社会资源,又方便市民就近献爱心,做到了一年365天常有爱心,千家万户都慈善。一些单位和个人通过向超市捐赠衣物作为慈善爱心之举;一些生活贫困的家庭走进慈善超市去获取自己的生活所需,从锅碗瓢盆到衣被等生活用品,慈善超市向他们敞开了爱心大门,他们可以在这里挑选自己的生活用品,享受人性化服务,渡过生活难关。
规范运营模式
    
慈善超市,不同于普通超市,它面对的主要是城乡特困群体,发放形式是免费或低偿,不以营利为目的。它的功能就是接收社会捐赠,凭卡或凭券救助特困家庭,变现捐赠物品,增加善款收入,低价经营日常生活用品,方便居民群众。
    
追求慈善超市最大效用,使之良好运行,是办好慈善超市的最终目的。他们按照政府推动、民间运作、社会参与、百姓受益的原则,开办超市所需的房子(场地)由各级政府出面帮助协调解决或当地企事业单位提供,超市管理人员则由民政部门选派,营业人员则从失业人员或低保对象中由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选聘,所需启动经费采取的是财政贴一点、市慈善总会支持一点、企业赞助一点、社会捐一点的做法。
    
在慈善超市的管理上,他们按照以市慈善超市为龙头,以县()区慈善超市为主体,以街道(乡镇)慈善捐助点为依托,进行分级管理。制订了慈善超市章程,明确超市的宗旨、性质、组成机构、运作模式、资产管理、服务范围、救助对象,开展了日常救助、专项救助和节日救助。
    
他们还建立健全了各项管理制度,明确工作人员职责,落实日清月结报表,使每天的接收捐赠情况,救助发放情况和变现、义卖情况达到清楚明了。
    
为了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最需要的人身上,达到慈善救助的最大化,在救助对象的确定上,按照属地救助的原则必须是辖区内享受低保人员、大病重病特困人员、重残无业人员、优抚对象、孤老、孤儿、孤残、生活困难人员、单亲困难家庭、下岗失业特困家庭,以及因突发事件生活发生暂时困难的家庭等救助对象,必须向居委会(村委会)慈善组织提出申请,经街道(乡镇)慈善协会审核,由县()区慈善总会审批,资格审查符合标准,并发放救助卡,困难群众到当地慈善超市购买物品,孤老、残疾等特殊对象还可由社工、义工上门服务,从而保证了有限的资源用到了最需要的人身上,也防止了滥领、滥用情况的发生,实现了社会福利效用的最大化。
    
慈善超市就是超市,对所有市民开放,商品以人民币定价。在价格定位上,实行救助价、优惠价、爱心价”(价格略高于市场价)。除了救助居民所需的物品外,慈善超市为了保证货源充足,对社会捐赠的工艺品、字画和中高档物品,在义卖时实行爱心价。义卖变现的资金,用于购买粮油食品等基本生活用品,用于困难群众。用爱心价到慈善超市购买一件物品献上一份爱心已成为泉城人的一种时尚。变现方式的实施,保证了居民的需求得以满足,克服了仅仅依靠捐赠的物品,而带来品种单一的局限。
让爱心充满和谐社区
    
慈善超市的建立和规范化运作,给市民和单位随时就近捐赠闲置物品,提供了便利。这是一组充满爱心的数字:
    
山东卓信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捐赠棉服13922件;
    
山东中天信业投资有限公司捐赠棉服17000件;
    
山东光华药业有限公司捐赠儿童棉衣200件、药品13600盒;
    
济南燃料集团总公司捐赠蜂窝煤20吨;
    
山东师范大学物电学院捐赠矿泉水3800瓶;
    
高新区孙村街道办事处捐赠夏凉被56床;
    
济南维尔康食品有限公司捐赠牛奶、火腿肠200箱;
    
刘锡众捐赠洗涤用品等500箱;
    
女士捐赠钢琴7台;
    
山东瑞泰皮革有限公司捐赠棉被260箱;
    
徐桂琴捐赠衣物等500件;
    
杨新玉捐赠衣物1100件;
    
济南工商局直属分局捐赠衣物2400件;
    
诺尘鹿业捐赠皮鞋3000()
    
步贤鞋业山东运营中心捐赠鞋480()
    
赖清泉全家捐赠鞋1370()
    
李燕玲捐赠衣物68件;
    
还有很多捐赠物品不留名的市民捐赠的300个书包、300箱洗衣粉、3.9万元的保健鞋垫……捐赠衣物、家用电器、学习用具、书刊、书画作品等汇聚成一股股慈善的暖流。
    
这组数字有着成千上万的泉城社区居民的殷殷爱心,这些数字像那喷涌的趵突泉水,化成了汹涌不息的爱泉,涌入无数个贫困家庭。
    
慈善超市的捐赠来自全市四面八方,凝聚起来的爱心阳光洒向困难群众。
    
今年311日,对于家住天桥区无影山黄屯五区10号楼1单元102室的高延民来说是个不幸的日子,但又是幸运的日子。高延民肢体三级残疾,无正式工作;母亲赵润,76岁,年事已高无工作,身体有多种疾病;哥哥高延春,49岁,患有抑郁症,精神不好,无法工作,家庭生活困难。因在家生蜂窝煤炉不慎导致家中失火,家中的物品全部被烧毁,老人因受惊吓一病不起,在诊所接受救治;哥哥高延春本就精神不好,经过此次打击更加严重,大脑整天混沌不清,一家人对生活产生了绝望,使原本困难的家庭更加雪上加霜。正当高延民一家欲哭无泪,一筹莫展时,天桥区民政局、天桥慈善总会和慈善超市的工作人员来了,他们送来了5000元钱,带来了衣被、粮油、饭锅、水壶、暖瓶、脸盆、水桶、肥皂、毛巾等一大堆生活用品。面对各方伸出的援助之手,高延民激动地说:由于一时不慎引发的火灾,让我们一家人实实在在体会到了大火的无情,但是党和政府、慈善组织及社会上好心人的关怀让我们真真切切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我一定建立信心、渡过难关、重建家园。
    
像高延民这样得到慈善超市救急、救需之困的何止他们一家,8年来,各家慈善超市已为24641户困难群众提供救助,也为20多万附近社区居民提供了生活便利,更是对广大市民捐赠一件闲置物品、购买一件商品就近奉献爱心,搭起了一个平台,体现了大家对慈善的关注,也促进了社会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