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动天不塌 大灾有大爱

2008-07-08

地动天不塌 大灾有大爱

抗震救灾见证济南民间慈善的伟大力量

   “5.12”汶川大地震,造成了一次毁灭性的大灾难。空前的灾难,震动全中国,震撼了全世界。地动天不塌,大灾有大爱。灾情发生后,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济南各级党政军领导和全市人民迅速投入了万众一心抗震救灾的伟大斗争之中。济南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会议,通报四川地震灾情,部署抗震救灾和对口支援工作;迅速成立了以张建国市长任组长的济南市抗震救灾指挥部,焉荣竹、张建国等市五大班子主要领导率市直机关干部带头捐款,一天就捐出62.516万元;市委、市政府在最短的时间内,向灾区汇款、派人赴灾区,与最先抵达的亲人解放军一起抢险救灾。截至6月18日,我市共派出援川人员1759人,生产板房4484套,调拨灾区4062套。6月22日已在灾区擂鼓镇安装3022套,提前完成了省援川办下达的6月25日前建成3000套板房的阶段性指标。党和政府是抗震救灾的主渠道,民间力量发挥了重要补充作用。社会各界群众积极抗震救灾,他们络绎不绝地来到济南慈善总会接受赈灾捐赠现场,慷慨解囊,奉献爱心,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中华民族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展现了一幅有钱出钱、有物捐物、齐心协力、抗震救灾的感人画卷。截至6月18日,全市各级慈善组织已经收到社会各界捐赠款物8415.65万元。其中,济南慈善总会收到抗震救灾款物1702.55万元。这是政府抗震救灾力量的重要补充,是全市人民爱心的结晶,是全市民间慈善力量的见证。

    二OO八年五月十二日下午二点二十八分,一场特大震灾袭击了四川汶川。里氏8级的强烈地震和不断发生的余震,使灾区山崩地裂,路断桥塌,交通、水电、通信全部中断,千万同胞的生命危在旦夕。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灾情发生后,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济南社会各界群众和全国人民一道,迅速掀起了情系灾区、奉献爱心、众志成城抗震灾的热潮。下面记叙的,就是来自济南民间感天动地的爱心画卷和感人肺腑的爱心故事。

    社会捐款的主力军来了。其中既有国有大型企业,也有大批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业户。既有城区的社团组织,也有农村的乡镇、村居。济南钢铁集团向省慈善总会捐款1000万元;山水集团在震灾后的第一时间,就向灾区伸出援手,捐赠爱心款300万元,5月19日,山水集团再次捐出赈灾款物327万元;中国重汽集团捐赠款物1837.68万元;力诺集团捐赠款物400多万元;齐鲁制药有限公司捐出款物315万元,其中药品价值220万元……很多大企业则是到驻地慈善机构捐款献爱心。如历下区驻地企业:山东中润置业有限公司捐款102万元,香港南益集团所属山东南丰房地产公司捐款100万元……章丘市驻地先后有7个大企业捐赠款都在百万元以上,其中:山东明水大化集团为扩大再生产,在刚刚投资几千万元,资金非常紧缺的情况下,向省慈善总会捐出360万元抗震救灾款,圣泉集团捐款300万元……历城区驻地企业济南庚辰钢铁有限公司多次捐款,累计达101万多元……平阴驻地企业玫德铸造有限公司第一次捐出100万元,第二次又捐出20万元……大企业捐款带了头,中、小企业也不含糊,争先恐后、踊跃捐款。山东万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捐款6.58万元;济南长途汽车运输有限公司捐款8.2449万元;济南元首针织股份有限公司捐赠价值万元的服装;落户我市济阳县的台资企业界龙科技公司捐款20万元,港企佳明正远公司董事长王光明在香港捐出赈灾款后,又专程从香港赶赴济阳,再次捐款10万元。其中不少单位多次捐款捐物。截至6月18日,通过济南慈善总会捐款的单位已达536家。

    宣传文化战线的人们来了。市委宣传部、济南报业集团、广电局、文化局、出版局和各县、市、区宣传文化单位的干部职工,及时宣传报道震区灾情,积极宣传社会各界捐款赈灾事迹,并在自己所在单位踊跃捐款的同时,筹划了多次赈灾义画、义卖、义演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全市抗震救灾捐赠活动的不断深入。其中,由市抗震救灾领导小组和市委宣传部共同组织的“爱涌泉城 援建北川”文艺晚会,当场收到款物3650万元。由济南慈善总会和省有线电视中心合办的“让爱延续――支援四川赈灾大型慈善义演”当场募集救灾款物 1244.7万元。演员和观众的慈心善举,表达了泉城人民与灾区群众同甘苦、共患难的骨肉亲情和帮助灾区人民重建家园的坚强决心。

    亲人解放军来了,公安干警来了,卫生战线的白衣战士来了,泉城义工来了,献血大军来了……让人特别感动的是,许多单位职工舍小家、顾大家,主动冲上抗震救灾最前线,无怨无悔。济南军区某师炮兵指挥连士官武文斌,在都江堰市抗震救灾第一线连续奋战,过度疲劳光荣牺牲,被上级批准为烈士,追认一等功和中国共产党党员。济南市公安局特警支队北川县城执勤点,25名公安特警表现突出,在抗震救灾前线光荣入党。汶川地震发生次日,济南军区456医院和山东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到上级命令,第一时间赶赴灾区,与最先到达的亲人解放军一起救援灾民。在这两支救援队伍中,有60多名泉城义工,他们和正式队员一样,与时间赛跑,争分夺秒、废寝忘食地抢救伤员。第一批进入灾区的济南网通抢险队中有4名义工,他们不顾个人安危,全力抢修光缆和通信设施,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回到济南后,济南网通公司表彰了他们,并给予每人1万元的奖励。拿到奖金后,他们4人分文不留,全部捐给了四川灾区。我市第一支赴川医疗队,接到紧急组建急救车队抗震救灾的任务后急奔四川,成为全省第一个到达灾区的救援队。他们不顾个人安危,夜以继日地抢救伤员,保住了众多受伤灾民的生命。截至6月4日,这支医疗队取得了13部车行车7万公里、转运伤员200余人、运送物资70余次的好成绩。无法到第一线抗震救灾的人们,则把对灾区人民的牵挂,通过多种方式送给灾区人民。有位援川工作人员,离济时朋友们送爱心款4030元,并在装钱的信封上写下“没法去灾区做志愿者,希望这点心意代我们交给最需要的老人、孩子,其中的30元是白合小朋友捐给灾区儿童的,请代为转交。”6月15日,这位工作人员见到了在地震中丈夫遇难,房屋被夷为平地的北川擂鼓镇妇女曹秀琼和她婆母。见她母女生活困难大,便将这笔款,連同自己的1000元现金,一并交到曹秀琼手里。曹氏母女深受感动,紧紧握着这位工作人员的手连声说:“谢谢济南的好心人。”灾区受伤的兄弟姐妹急需输血,全市600多名义工参与了献血,4000多名市民预约献血……

    这次抗震救灾捐款,社会各界广大群众踊跃参与,也是基层慈善组织全力以赴,积极发挥作用的结果。历城区17个镇和办事处全部建起慈善协会,在区慈善总会的统一协调下,镇、办事处慈善协会和企业、村、居慈善工作站层层设立募捐点,广造舆论,广泛发动,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全区干部群众的捐款热情。截至目前,历城17个镇、办全部捐了赈灾款,全区累计捐款846.7376万元。全国文明村――平阴县孝直镇孝直村慈善工作站组织赈灾捐款,农民们纷纷伸出援手,一下子捐出赈灾款12万元。

    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在前来济南慈善总会和各县(市)区慈善总会捐款献爱心的队伍中,自发前来捐款捐物的各界市民,常常感动得工作人员热泪盈眶。正在住院的94岁高龄的老红军、济南军区原副司令员范朝利派子女来了,捐出赈灾款1·5万元。范老是从电视上看到汶川大地震的报道后做出这一善举的;没有固定收入,平时靠捡酒瓶子、纸盒子换点零用钱的88岁的杨国华老人从制锦市社区赶来了,老人上了年纪怕晕车,13日早6点从家里走出,步行一个半小时才赶到济南慈善总会。她捐出一百元零钱流着泪说:“俺从电视里看到,地震给灾区人民造成的灾难太大了,越看越难过。我虽然老了,也要为抗震救灾出一份力”;相邻而居的两位老大娘结伴来了,两人一位捐款万元,另一位捐款5000元;一位刚失去老伴的孔大娘来了,捐出救灾款2000元;家有两名智障成年子女的王秀英老人来了,捐出200元赈灾款;年过七旬的省军区幼儿园退休老教师吕桂花家境贫困,电视机是唯一的家用电器,为了支援抗震救灾捐出1000元;年愈七旬的“红似火”艺术团、泉城义工艺术团陈素兰团长送来了2055元的捐款,陈团长告诉济南慈善总会工作人员,我们艺术团演员全部是60岁以上的老人,老演员们为宣传和支援抗震救灾多次义演,既出力又捐款;民营企业假日大酒店老板个人捐款10万元;历下区姚家镇义和村村民赵胜利捐款1 0 万元;家住历城区的杨洪梅女士捐款5万元;5月15日,在阳光100打工的112名农民工,排队向捐款箱塞钱,共捐款3759元;在长清“情系汶川抗震救灾义演” 现场,600多名农民兄弟捐出10余万元;为灾区生产帐篷、板房、药品、棉被、升降平台等物资的职工群众,争分夺秒、加班加点。

    天桥区泺口办事处与华宇集团在泺口服装城共同组织了“情系汶川”大型爱心捐助活动,短短几个小时就收到抗震救灾捐款53余万元。济南市温州商会会员们通过天桥区慈善总会,捐出抗震救灾款物近70万元。得知汶川地震区灾民受灾严重,灾民们缺衣少被,历下区甸柳第一社区的40多名居民们自发在居委会的活动室里缝起了爱心棉被。张阿姨把儿子结婚用的棉花和布料捐了出来。李阿姨把家里的缝纫机搬到了居委会,还组织老伴、亲家一起来做棉被,她说:“人多力量大,能快一分钟做完送到灾区,受灾群众就少受一分钟罪。”70岁的司大娘和71岁的韩大娘也来了。从裁剪布料到絮棉花,再到缝纫针线活,居民们忙了整整一天,赶制棉被35床。原国棉一厂有位职工,为支援灾区连夜做了8床棉被……特别令人感动的是,不少低保户、残疾人甚至大病患者,也纷纷加入了捐款行列。姚家街道5名低保户残疾人、建新街道低保户残疾居民姬占俊,各捐出100元;章丘市官庄乡白丘村村民邱静双目失明,在残疾朋友的搀扶下一起来到章丘市抗震救灾捐款处,捐出了两人积攒的150元钱;在相公庄镇桑园村村办企业工作,月工资只有510元的三等残疾人、65岁的翟兆庚捐款后对市慈善总会负责同志说:“我虽不是党员,但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为感谢党和政府对残疾人的关心,我决心从今后把我月收入的5%捐给灾区人民,直到灾区人民的家园重建完为止。高新区孙村镇兴财实业标志报厂是一家社会福利企业,职工大都是残疾人。震灾发生后,职工们坐不住了,拖着残疾的身体到捐助站捐款。历下区解放路地区癌症晚期患者高淑英,委托女儿捐出200元;在捐款震灾现场,大中小学学生也是一支不可忽视的抗震救灾力量。一位下岗女工来到总会,代在乌克兰上学的女儿向灾区捐款1000元钱;张若溪小朋友捐出了自己积攒多年的3000元压岁钱;程明达小朋友在爸爸的陪伴下来了,捐出了自己625元的零花钱。4岁男孩董博是位白血病患者,年初曾因病情加重得到过济南慈善总会的救助。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他执意要为灾区捐款。在爸爸的陪同下,他抱着自己的储钱罐来到济南慈善总会,取出了他的所有硬币,共121.43元。章丘实验幼儿园大四班焦尚谊小朋友,抱着储蓄罐来到章丘市慈善总会,捐出压岁钱共500元和零花钱71.5元。于宝明、程兆坤、赵忠、孙政、王允敏五位肾病患者来了,每人捐出100元钱,他们说:“我们虽是肾病患者,并出现尿毒症,但政府的医疗政策好,为我们减免了一大部分医疗费,使我们能正常的生活。地震灾害那么大,我们再难,也要为灾区人民出一把力……全市在抗震救灾中涌现出来的典型事例实在是太多、太多了,三天三夜也说不完。不少人自己并不富裕,甚至可以说艰辛,但难能可貴的是,他们身处困境,心怀天下,保持了一颗纯净的爱心。他们捐出的钱虽然不多,但含金量丝毫不比富人捐出的万元甚至几十万元差。捐款大户值得我们敬重,这些尽全力支援灾区抗震救灾的普通百姓甚至是生活比较艰辛的穷人,同样值得我们敬重,因为人们捐出的不仅仅是钱,而是一颗颗爱心,是救人济世的美德,是善解人意的真诚,是血浓于水的同胞情谊,是扶贫济困、关爱他人、不求回报的社会责任!

    汶川大地震造成的灾难是空前的,中国人民展示的力量也是空前的。透过这一幅幅感人的画面,我们看到了社会主义祖国是靠山,看到了民间慈善的伟大力量,看到了灾难无情人有情,齐鲁四川一家亲的骨肉亲情,见证了中华民族伟大力量的基石,见证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民族优良传统在灾难中所显示的巨大威力:无论地陷还是天塌,伟大的中国人民是任何艰难险阻也压不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