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慈善总会积极发挥龙头带动作用 大力推进慈善组织网络体系建设

2006-11-13
    济南慈善总会成立于1997年4月18日,是全省建立最早的慈善组织之一。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在省慈善总会和省市主管部门的督促指导和关心帮助下,在众多老领导、老同志及社会各界的积极倡导和大力支持下,随着省会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我市慈善事业驶入了加速发展的“快车道”。截止目前,全市已建立各级慈善组织840个,慈善超市36个,形成了以市级慈善机构为龙头,以县(市)区慈善机构为主体,以乡镇(办)慈善机构为依托,以村居和企业慈善机构为延伸的慈善组织网络体系,全市慈善工作基本实现了 “捐有渠道,救有平台,助有标准,管有手段”的目标。据不完全统计,从2004年至今,全市共筹募善款9630万元,救助各类困难群众144936人次。济南慈善总会先后荣获省“救灾捐助工作”先进单位和“慈心一日捐”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济南市慈善工作得到了省市领导、中华慈善总会和省慈善总会及社会各界的认可。
    加强组织建设建立长效机制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慈善事业列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五中全会明确指出,“支持社会慈善、社会捐赠、群众互助等社会扶助活动”,为慈善事业发展明确了工作方向和目标。面对新的形势和难得的发展机遇,2003年济南慈善总会换届后,新一届领导班子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和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按照“党委领导、政府推动、民政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街镇落实”的工作思路,紧紧围绕构建平安济南、和谐济南、文明济南,充分发挥市慈善总会的“龙头”带动作用,大力推进全市慈善组织网络体系建设,努力开创慈善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一)坚持政府推动,形成发展合力。按照省慈善总会确定的任务和目标,济南慈善总会始终做到在解放思想中统一认识,把中央和省市有关指示精神同济南实际结合起来,积极适应慈善事业发展的新趋势,创新工作思路,抢抓发展机遇,不断加大对各县(市)区慈善组织发展的督促和指导工作力度。坚持依靠党政推动形成发展合力,通过与各县(市)区党委政府进行沟通和协调,专门就慈善组织建设问题与党政主要领导深入交换看法、广泛征求意见、主动争取支持,取得了广泛共识。各级党委政府把携手慈善事业、推进慈善组织建设,作为提高执政能力、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举措,将发展慈善事业列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加大支持力度,狠抓工作落实。历下区委、区政府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慈善工作,同时大力表彰为慈善工作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有关单位和人员,扩大了慈善事业的影响。平阴县、商河县的县委书记、县长亲自担任县慈善总会名誉会长,并带头参与慈善活动,有力地推动了慈善事业的发展。由于党政推动力度不断加大,我市慈善事业和慈善组织建设得到长足发展。目前,全市10个县(市)区都已相继建立了慈善总会,60%的乡镇和街道办事处建立了慈善协会,成立慈善工作联络站的村(居)和企业达到了758个,初步形成了纵向到底、上下联动的慈善组织网络和工作机制,确保了慈善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建立健全制度,严格规范运作。市慈善总会注重办事机构各项制度的建设,逐步建立健全了岗位责任制、目标管理责任制,使日常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公开化,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欢迎。各级慈善组织从成立伊始,就参照《民间组织管理条例》制订了慈善总会章程、《财务管理规定》、《工作人员职责》等一系列配套制度,强化了约束机制。一是搞好硬件建设。全市各级慈善组织按照统一标准,狠抓硬件设施建设,做到完善、配套。总会在不断完善自身的规章制度的同时,要求各县(市)区、办镇、村(居)慈善机构必须做到有工作室、有桌凳、有一块记事板、有档案资料、有宣传材料。同时要求章程上墙、救助标准上墙、财务管理上墙、人员组成上墙、被救助对象公示上墙。目前,全市各级慈善机构均配备了工作人员,配套齐全的工作设施、系统完善的工作资料、严格规范的工作制度,从而为慈善组织的正常运转打下了较为坚实的基础。二是严格捐助程序。对前来捐款的单位和个人,工作人员必须出具山东省公益事业统一收据。大额捐款均颁发捐赠证书。对定向捐款的,按捐款人的意愿办事,并适时组织捐款人与受助人见面。所有捐赠款物,在当地新闻媒体刊登,接受社会监督,保证了慈善组织开展的募捐救助活动公开、透明、高效运作。三是提升队伍素质。慈善组织网络建起后,我们针对从事慈善工作的人员成分新,对慈善知识了解不多,水平参差不齐,想干不知怎么干的实际,自编教材,每年进行一次专门培训,或以会代训,组织他们认真学习有关社会救助法规政策,请老民政、老慈善上课,通过传帮带,帮他们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提高自身素质,自觉做到爱岗敬业,秉公办事,乐于奉献。三年来,全市各级慈善组织已培训慈善工作人员200多人次,慈善工作者队伍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四是注重典型带动。对慈善工作中涌现出的众多先进典型,我们及时进行总结表彰,利用各种媒体,在全市大张旗鼓宣传报道,扩大了典型的影响力,涌现出一大批诸如将军烟草集团,中国重汽集团等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机关企事业和其他社会团体。去年以来,我们在全市推广了平阴县慈善总会积极推动乡镇建立慈善协会、在村居建立慈善工作联络站的做法,促进了全市农村慈善组织网络建设和村级慈善工作联络站的建设。
    (三)构建长效机制,提升慈善组织的影响力。随着县(市)区慈善总会和乡镇、村居慈善组织的逐步建立,切实增强了慈善救助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进一步浓厚了团结、友爱、互助、互济的慈善氛围,为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一是大力开发和实施品牌慈善项目。济南慈善总会成立后,经过9年多发展,开发并实施了“慈心一日捐”,“人人献爱心,帮助特困家庭过好年”、“吃水工程”、“慈善医疗门诊”,“慈善助学、助困、助老”,科技扶贫等一大批扎根基层、深入民心的品牌慈善项目。同时,我们积极参加了省慈善总会推出的“五大救助工程、十大救助项目”。各级慈善组织与市慈善总会实行上下联动、统一行动,不断扩大社会募助的覆盖面。今年的“慈心一日捐”活动,济南市共募集善款4091万元,其中,济南慈善总会募集664万元,各县(市)区及其所属慈善组织共募集3427万元,县及县以下慈善组织募集的善款,已占到全市全年募捐总数的84%。章丘市在“慈心一日捐”活动中,注重发挥慈善组织网络的作用,一周三次调度募捐情况,加大了劝募力度,也取得了募集善款278万元的好成绩;在“人人献爱心,帮助特困家庭过好年”活动中募集的善款,每年都使5万多户特困家庭得到及时的救助。我们还通过慈善组织网络,及时了解农村贫困地区的缺水情况,共出资250万元开展“吃水工程”,帮助贫困山区打井50眼,有效地缓解了山区群众吃水难的问题。二是创新发展模式,拓展服务领域。2004年1月15日,济南慈善总会建起全省第一家市级“社会救助中心”暨“爱心慈善超市”。“慈善超市”的建立, 为社会救助开辟了“第二渠道”。社会各界可通过慈善超市这个平台,捐出将家庭中闲置不用的物品和单位积压、库存、罚没的物品,由“爱心慈善超市”对困难群众实施救助。慈善超市的建立,使逢年过节“送温暖”活动,变成了对特困群众的经常性救助,受到社会各界欢迎。中央电视台《共同关注》栏目,对“济南爱心慈善超市”进行了专题报道。山东省慈善总会在济南召开了全省慈善超市建设工作现场会,推广了济南“爱心慈善超市”的做法。此后,在市慈善总会大力倡导和帮助下,各县市区慈善总会也都建立了慈善超市。市慈善总会与《生活日报》组织开发的“每周救助一户特困家庭”、“慈善募捐周”等栏目,成为山东省新闻媒体名专栏。今年7月,我们出资10万元,与章丘市有机农产品协会共同组织实施“慈善科技帮扶工程”,帮助该会1287名会员中的156户伤残、烈军属、残疾人特困家庭成员探索科技扶贫的新路子,计划用3-5年时间,使其通过科技扶贫脱贫致富。三是培育慈善意识,营造慈善事业发展的良好环境。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积极传播慈善理念,大力弘扬慈善精神,努力营造关心、支持、参与慈善事业的社会氛围。“奉献你我爱心,共建和谐济南”,逐步成为泉城社会各界人士的自觉行动。
    整合慈善资源勇于开拓拓新
    (一)积极争取党政支持,是建立组织网络、做好慈善工作的基本前提。
济南慈善事业近几年的快速发展证明,慈善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与大力支持,党委、政府的权威性影响力对慈善事业发展至关重要。各级慈善组织要主动向当地党政领导汇报慈善工作,特别是在努力推进慈善事业发展和培育全社会慈善意识方面,给各级领导当好参谋,赢得党委和政府对慈善事业的关注,解决影响慈善事业发展的难题,保证慈善事业健康发展。
    (二)加强慈善宣传、引导社会参与是发展慈善事业的重要手段。各级慈善组织只有把慈善宣传贯穿于慈善事业发展的全过程,定期在报纸、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上宣传先进典型,及时表彰奖励献身慈善事业的各界人士,才能使现代慈善精神深入人心,不断发扬光大,在全社会形成浓厚的慈善氛围。我们从建会之初,在开展每一项募捐救助活动中,都坚持与省市各新闻媒体联合制定宣传方案,派出精干记者进行高密度的现场采访和跟踪报道,努力营造电视台有行善之影、广播里有行善之声,报纸上有行善之文的立体宣传效果。
    (三)扩大慈善开放与交流,整合慈善资源是发展慈善事业的有效途经。实践使我们认识到,慈善事业不是慈善机构一个部门的事,而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因此,必须凝聚全社会的力量才能把慈善事业做大做强。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坚持党委领导,政府推动,法律规范,慈善组织具体组织实施的原则, 坚持“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全民参与,努力做到全市“一盘棋”。从2003年至今,每年我们开展“慈心一日捐”“人人献爱心,帮助特困家庭过好年”等活动,都是各行业各部门,全社会广泛参与,共同发展慈善事业,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努力。
    (四)引进先进理念、勇于开拓创新是慈善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慈善网络建设是一种新事物。要拓宽慈善募捐、救助渠道,充分挖掘慈善资源,就要结合济南作为省会城市的特点,将市场机制引入慈善事业的运作,让慈善理念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部队、进社区、进家庭,在人们的思想中牢牢扎根,使之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种文化。人们的慈善意识增强了,爱心就会永驻,社会就会更加安定、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