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30件实事件件系民生

2005-07-05
    今年内,济南市民政局将办理完成30件实事。从今天济南市民政局公布的实事名录上看,这30件实事可谓件件关乎民生。这30件实事是:
    1、完善自然灾害应急预案体系,确保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24小时内灾民的吃、穿、住、饮用水、医疗等救助措施到位。
    2、按照救助政策、救助范围、救助标准、救助程序、救助监督“五统一”的原则,研究制定各项救助政策,整合各类资源,实现“一个口子、一把尺子”救助。
    3、规范城乡低保工作,确保新调整的城镇低保230元/月落到实处,并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
    4、逐步改革五保供养的筹资机制,初步实现财政供养,确保分散供养的每人每年不低于1200元,集中供养的每人每年不低于2000元。
    5、改扩建39处农村敬老院,使农村敬老院全部得到更新改造,并在“一县十三乡”动工建设17处村级敬老院。
    6、依法主动救助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设置救助引导牌,建设新救助管理站。
    7、十个县(市)区全部建立慈善总会和爱心慈善超市。
    8、安排善款155万元用于低保对象医疗、住房、教育“三项救助”工作。其中,医疗救助70万元:投资10万元,与市精神病院联合建立精神病人“慈善康复病房(区)”;投资20万元,改善市社会福利院的孤寡老人和孤残儿童家庭寄养基地的医疗保健条件;投资10万元,为30名白内障低保患者实施复明手术;投资30万元,实施大病医疗救助。慈善助学85万元:资助中小学生项目15万元,救助300名面临辍学的特困中小学生完成学业;资助大学生项目20万元,救助100名考上大学本科的特困生圆大学梦;投资50万元,改(扩)建三所爱心慈善小学。
    9、慈善助困安排146万元:“情暖万家——人人献爱心,帮助特困家庭过好年”活动安排88万元,按每户200元的实物救助标准,帮助全市4400户特困家庭过好年;“每天救助一户特困家庭”活动安排18万元,按每户500元的标准,救助360户特困家庭;安排40万元用于爱心慈善超市救助,3—12月份按每户每月20元的标准,对全市2000户享受“低保”后仍有困难的家庭实施实物救助。
    10、安排20万元用于慈善助老项目。
    11、安排20万元用于慈善助残,结合慈善助学(儿童项目)活动,对全市500名残疾儿童实施一次性救助。
    12、安排159万元用于其他慈善救助项目:“吃水工程”100万元,为贫困地区打井20眼(每眼井5万元);“科技扶贫”14万元,扶持50户农村特困家庭引进小尾寒羊饲养;安排45万元,资助县(市)区建立“爱心慈善超市”。
    13、全面启动和谐社区创建工作,表彰一批和谐社区,提高社区居委会专职工作者待遇。
    14、探索决策与执行相分离的社区管理新模式,整合34个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完成市中区110个社区居委会的换届选举工作。
    15、在全市援建100家社区图书室,捐助每个社区图书室价值4600元的图书。
    16、开展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示范活动,进一步落实村务公开制度,完善民主决策制度,规范民主管理制度。
    17、开展军民共建和谐社区活动,协调有关部门做好随军家属就业、军人子女入托入学等工作。
    18、做好全市2714户义务兵家庭优待金按新标准发放的工作,其中无承包地的户均发放标准为2000元。
    19、为5322名革命残疾人员(含残疾军人、民兵民工、人民警察、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换发新证。
    20、建设完成济南革命烈士陵园悼念广场纪念浮雕、烈士墓区无障碍通道和公厕。
    21、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符合安置条件的全市2956名城镇退役士兵实行文化考试与档案考核相结合的安置办法,整个安置过程“三公开”(即:安置计划公开,考试成绩公开,安置结果公开)。
    22、举办退役士兵与民营企业双向选择洽谈会,并使到民营企业就业的退役士兵享受自谋职业的优惠政策。
    23、建立起全市145处社区老年福利服务“星光计划”的有效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纠正挪用和改变用途现象。
    24、规范全市35处老年公寓,制定《济南市社会养老机构管理办法》,逐步实现行业管理。
    25、规范孤残儿童家庭寄养基地建设,完成80例孤残儿童手术康复“明天计划”。
    26、正确引导彩民参与福利彩票销售活动,确保全年销售额3.5亿元,弘扬“扶老、助残、救孤、济困”的福彩发行宗旨,逐步改善特困群体的工作、学习、生活条件。
    27、积极培育发展各类农村经济协会120个。
    28、理顺社会弃婴、弃儿管理渠道,杜绝随意收养行为,逐步解决全市400余例“事实收养”子女落户问题。
    29、完成凤凰城片区、孙村片区和高校新区以及经十路的规划命名。
    30、做好城区1780块地名标志的设置、管理和维护工作,建立济南地名网站,开通地名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