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上海慈善基金会考察报告

2010-04-27

 

赴上海慈善基金会考察报告

 

朱文兴

2010415

 

41,我在济南驻沪办魏芝辉处长陪同下到上海慈善基金会学习考察,主要了解该会机构设置、募捐方式创新、救助品牌培育、慈善文化建设、善款使用的监督等方面的情况与经验。受到常务副秘书长、著名律师、上海社科院研究员马仲器,副秘书长兼上海慈善基金会办公室机关党委书记陆凤珠同志的热情接待。通过交谈并翻看有关资料,我感到上海慈善基金会的运作方式与全国许多地方的慈善总会有许多不同之处,我们难以搬过来套用,但听听还是开阔视野,很受启发。现将有关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机构设置由决策、执行、监督三部分组成

   决策机构,是慈善基金会理事会。16年前基金会刚成立时,出50万元钱就可以当理事。基金会章程颁布后,规定理事不超过25人。现在的理事包括理事长冯国勤(市政协主席)在内正好25人。重大事项由理事长办公会决定。

执行机构,是理事会下设的秘书处。秘书处下设7个委员会,即:募捐委员会、救助委员会、宣传文化委员会、对外联络委员会、资产管理委员会、上海慈善义工总队。这7个委员会由有关副理事长分管并兼任负责人。比如上海慈善义工总队队长由上海市市长韩正的夫人担任。(上海市市长夫人担任市慈善基金会副理事长已成为一种制度性安排,此前是黄菊同志夫人俞慧文担任了两届副理事长,这一届改为副监事长。)秘书处的7个委员会还是虚的,下设日常办事机构主要有:办公室,筹款工作部、筹物工作部、慈善物资管理中心;助学工作部,慈善教育培训中心,助医工作部、助困工作部;宣传文化部,《至爱杂志》编辑部,慈善发展研究中心;外联部,外文杂志编辑部;资产管理部,盛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义工办公室,众仁投资慈善服务中心(有两个老年公寓:众仁花苑,众仁乐园;有1个护理院:金山众仁护理院;1个众仁儿童康复中心)。

上海慈善基金会于1994年成立时申请到事业编制15人。属于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现在在会里领工资的有二十多人,全是驻会任实职的。工作量大,但人员精干。基金会的日常工作由秘书长主持,秘书长金闽珠是原上海市委统战部副部长(正厅),副秘书长兼机关党委书记陆凤珠是原上海纺织工业局干部处长,她们都是退休后任现职驻会的。

监督机构,是监事会,设有法律顾问团和会计顾问团。还设有审计室作为监事会的具体办事机构。

附:上海慈善基金会机构设置图

 

这样设置机构的用意是将募钱、管钱、分钱分开,利于监督制约,公开透明。

二、六种方式拓展募捐渠道

上海慈善基金会的原始基金为4.6亿元人民币,来源于社会各界的慈善捐赠。去年基金会的善款为5个亿。他们的募捐方式有5种:

1、专项基金。包括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上海慈善基金会刚成立时,企业捐200万就可以冠名。基金会章程颁布后,规定企业认捐的基金必须本金也缴到市基金会。现在非公募基金会发展很快,只要有厅级单位批复就可以到社团管理部门登记成立。

2、分会募集。各县区分会不是独立法人,募集资金全部交市基金会,县区分会委使用向市基金会写报告,召开分会长联席会议决定。

3、重大事项活动募集。与媒体联合,举办各种为市民所喜闻乐见、乐于参与的方式募集善款。如与市福彩中心联合搞“投纸飞机套小轿车”活动(5元钱买一张纸自己叠纸飞机,套奖品——捐赠的小轿车);与电视台联办看赛马活动(门票收入即为善款);在上海大世界办“吉尼斯明星互动”活动,入场券及明星当场拍卖的物品收入即为善款;举办演艺明星演出,与观众互动,明星的手表、皮带现场拍卖的收入作为善款,如李宇春一件外套现场拍出38万即为基金会善款。

4、利用多种渠道募集。如与银行联合发慈善金穗卡,每张卡每户收取2‰的手续费,个人拿出五万元当善款,或者把每张卡上的尾数捐出来……。还有手机短信,与移动公司联办有奖竞猜,收益作为慈善捐款……。这种方式的好处是把善款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寓慈善于日常生活中,寓慈善于多种游戏中,通过市场化运作,勉补行政命令对市民产生的某些逆反心理,取得多赢、双赢、共赢的效果。

5、项目募集。如每年推出“小儿先天性心脏病”“贫困妇女妇科病”“白血病骨髓配对”等具体的救助项目,向社会募集筹款。他们的理念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慈善让城市更美丽。

6、境外募集。,每年可募得几百万元人民币善款。

三、三大行动开展救助

上海认为,政府的救助是阳光普照,慈善的救助是拾遗补缺。上海慈善基金会遵照党和政府最关心、特困群体最需要的原则,坚持安老、扶幼、济困的救助方针,实施了助学、助医、助困等三大方面诸多慈善实事项目。

慈善助学——为家境贫困、品学兼优的大、中、小学生实施基金助学、手拉手结对助学、国际友人捐资助学。

慈善教育培训——为城镇下岗失业、残疾特困、农村富余人员、外来媳妇、社区青年等提供各种免费或减免费的职业技能培训。

爱心午餐——为家境贫困的中、小学生免费提供学校的营养午餐。

海纳百川慈善助学基金——资助外地在沪就读的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和回家探亲路费。

阳光计划——特殊教育。为特殊教育学校的贫困学生提供资助。

阳光下展翅——上海社区青年就业援助行动。为16-25岁的社区青年提供免费学习和技能培训。

真情相伴——慈善医疗卡。向未享受医保的贫困人群发放每年500元的慈善医疗卡。

姐妹情——妇女健康系列。免费为贫困妇女提供妇科检查,同时为郊区农村配置“母亲健康爱心车”、资助患有妇科恶性肿瘤的贫困妇女手术。

点亮心愿系列——为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复明手术、资助贫困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手术、贫困聋儿复聪及语言训练。

生命之光——骨髓移植救助。为骨髓移植配型成功的白血病患者提供资助。

农村合作医疗慈善救助——为无力支付个人自负部分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提供参保费用。

万户助困——让特困家庭过好年。春节前,为2万户特困家庭送上每户200元的慰问金。

温暖送三岛——春节前,以流动慈善超市的形式为崇明、横沙、长兴三岛的特困家庭送上年货。

贴身伴侣——慈善安康卡。为使用安康通的特困老人提供服务年费。

爱心流动轮椅车——向全市每个街道、乡镇、居委会、村委会赠送一辆轮椅车,为老人和残疾人出行提供方便。

梦想成真——孤残儿童家庭寄养。让市儿童福利院的孤残儿童进入市民家中寄养,和其他孩子一样享受父母和家庭的温暖。

四、慈善义工非常活跃

市慈善义工总队队长由韩正市长夫人兼任。分行业、分门类开展帮扶活动,使活动经常化制度化。比如:

文化艺术慈善义工大队,由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任队长,为困难群体举行慈善文艺演出。

医疗慈善义工大队,由华东医院院长任队长,每季度搞一次全市性的义诊活动,利用各县区的绿化广场,为困难市民免费诊疗。医疗慈善义工大队又下设肿瘤分队、血液病分队等,为患癌症、血液病的贫困市民义诊,使医疗慈善义工活动更有针对性和吸引力。

节目主持人慈善义工大队。

教育培训义工大队。

慈善物资运送管理义工大队等。

五、重视慈善文化建设

驻沪各媒体老总都是基金会宣传文化委员会的委员。市基金会利用这个平台,发挥媒体在慈善文化宣传、慈善先进人物宣传的中心作用。困难家庭的困难状况也由媒体传播出去,吸引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捐款帮助。媒体在宣传慈善的同时提高节目的收视、收看、收听率,增加了自身的收益,因此慈善宣传不用基金会花钱。

六、建立依法行善机制

该会致力于依法行善,设有法律顾问团和会计顾问团。该基金会所有的合同、协议,都先由“两团”审核、常务副秘书长、律师马仲器签字后,再由理事长签发。每年善款使用情况的审计报告,由审计机构审计、监事会审核通过后由解放日报每年3月份全文刊登,接受社会监督,努力做到依法行善、公开透明。

七、探索基金的保值增值

上海慈善基金会还注意基金的保值增值,每年善款的70%用于救助,10%用于工作成本(实际每年只占4%),剩下20%的款项中近几年都会出一小部分,委托第三方搞投资。为此,成立了盛太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由曾在市经委干过处长的市慈善基金会常务副秘书长、慈善义工马仲器兼董事长。成立近4年来,每年资金贡献率达到10%。这是慈善基金会与我们的不同之处。

综上所述,上海慈善基金会工作给我印象较深的有这么几点:

一是各级领导重视,亲自参与、大力支持;

二是用市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吸引社会各界广泛参与;

三是专业化管理,办公室的工作人员90%都考有社工师资格证书,懂专业,善管理;

四是募捐方式实行市场化运作与行政推动相结合,向以市场化运作方向转变;

五是依法行善,规范管理,透明诚信,风险控制。

以上汇报,主要凭座谈时我的记录整理,难免挂一漏万,也未必准确,仅供内部参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