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里慈善互助 营造温馨家园
——历城区全福街道邻里互助工作纪实
历城区全福街道办事处成立于2001年2月,地处济南市区北部城乡结合部,下辖12个社区居委会,面积5.07平方公里、人口5.6万人。2009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慈善总会的指导帮助下,按照“服务品牌创建年”的思路,以“携手慈善、共建和谐”为主题,以“密切邻里感情、创新慈善理念、构建和谐社区”为目标,创新思路,突出特色,成功打造出“邻里慈善互助”服务品牌。
一、创新思路,搭建助民、惠民、乐民平台
“邻里慈善互助”这一品牌概念最早由新卉社区提出。2008年8月,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为提高服务水平、创新服务形式、拓宽服务领域,提出了“一居一品”和创建服务品牌的工作思路;12月份,按照全区统一部署,在街道上下开展了“讲文明、树新风、创品牌”活动,明确要求各科室、社区立足各自实际,全力打造一居一品、一科一品,并将2009年确定为“服务品牌创建年”。新卉社区按照这一部署,针对辖区内还有残疾人、重病、低保边缘户等60多户困难家庭需要救助的实际,以邻里慈善互助作为创建工作的切入点,提出了“邻里学”、“邻里情”、“邻里帮”、“邻里乐”和“邻里颂”,并于7月份成立了全市首家邻里慈善互助站。邻里学,即文明礼仪学习活动,充分利用宣传栏、社区阅览室等教育平台,广泛开展文明礼仪学习教育活动,倡导尊老爱幼、爱国爱家等民族优良传统,提升居民思想道德素质;邻里情,即交流沟通活动,积极开展邻里互动活动,实现邻里间由相疏到相识、由相知到相助,密切邻里关系,增进邻里友谊;邻里帮,即互助帮扶活动,以邻里慈善互助站为载体,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为重点,广泛接受社区居民捐赠的物品并发放给需要帮助的居民,发展壮大以社区工作人员、党员、老年人及大学生为主体的社区志愿者队伍;邻里乐,即风采展示活动,搭建“邻里大家乐”风采展示平台,通过组织邻里联谊活动,让广大居民在活动中融洽感情、陶冶情操、提升文明素质,达到展示才艺、沟通情感、增进友谊的目的;邻里颂,即争先创优活动。开展创建“十佳系列”、道德评议、“邻里之星”等评选活动,挖掘、树立居民身边的学习榜样,表彰先进,营造氛围,掀起学榜样、争先进、当模范的热潮。
社区邻里慈善互助站成立后,得到了辖区居民和单位的积极响应,取到了良好效果。有的拿出自家马扎、家具等闲置物品,有的送来了新购买的棉衣棉被、油盐酱醋等生活物品,在捐出一份份物品的同时,也将邻里间的真情和温暖汇聚到一起。登记在册的30多户困难家庭,也享受到了更加及时的救助,随时都可以到互助站按需领取物品。同时,慈善互助站也为居民提供了相识、相知的机会和平台。在社区饺子宴活动中,32名居民分成8个小组进行了才艺展示,有的是妯娌组队,有的是邻里拼队,有的是婆婆、媳妇、儿子一家齐上阵,比比谁的手艺好,看看谁的速度快,大家其乐融融、热闹异常;社区十分钟生活服务圈加盟单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从事医务工作的热心居民,举办了社区慈善义诊活动,免费为150余名居民进行了心电图、血压、血糖等项目的健康查体。
二、做大品牌,小平台扩展为大平台
全福街道地处老工业基地,辖区破产、困难企业较多,有失业人员1100余人、低保人员183户、低保边缘户1100余户、残疾人300余人。为让更多的居民接受及时救助,体验温馨、和谐的社区气氛,我们决定对邻里慈善互助站进行提升和推广,以此为突破口,全力打造街道层面立得住、叫得响、过得硬的服务品牌。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落实责任。成立了邻里慈善互助中心工作领导小组,各社区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确保了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落实、有成效,街、居二级组织建设为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明确了救助和活动两大功能:通过募集社区居民捐赠的慈善资金和物资,为孤、老、残、幼、贫等困难群体免费提供生活必需品,保障基本生活;通过一系列形式多样的邻里互助活动,加强居民之间沟通交流,营造友爱互助、温馨和谐的社区环境。
二是强化宣传发动,营造氛围。召开工作动员会,统一思想,提高了各社区对创建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增强了责任感和使命感;广泛开展宣传进万家活动,充分利用社区居务宣传栏、壁报、展板等宣传阵地及街道信息网、横幅、标语等宣传形式,悬挂横幅20余幅、制作展板10余块、发放《你我携手 共建温馨和谐大家庭》致居民一封信30000余份。
三是强化调度考核,确保落实。实行一月一调度、半年一检查,定期对各社区品牌创建工作进展情况、存在问题等进行督促,并以《简报》形式予以通报,形成了你追我赶、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工作局面。截至目前,已刊发品牌创建工作简报13期;完善奖惩机制,制定品牌创建工作考评办法,将创建任务列入社区年度考核目标之一,对点子多、方法新、进展快、成效优的社区给予表彰奖励;对不思进取、畏首畏尾、一筹莫展的予以严肃批评。
四是强化载体建设,落实场地。开展邻里慈善互助活动,舞台和载体是前提。为此,我们完善了一站、一中心。在街道,成立了邻里慈善互助中心;在社区,成立了邻里慈善互助站。针对各社区情况各异、实力悬殊的实际,我们提出了破解场地问题的三种思路:条件较好的社区必须腾出一间办公用房,专门用作捐赠物品的存储及摆放;没有闲置用房、但有慈善超市等类似机构的,可以将二者相结合,一室二用;办公用房确实紧张的,可以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原则,与邻近社区携手共建、共同受益。
五是强化制度建设,提供保障。一是明确工作职责,互助中心负责综合协调及年度工作计划的制定;社区慈善互助站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负责开展各项常规工作。二是制定工作人员守则,要求工作人员文明礼貌、热情服务,做到“五个一”,即一个起立、一张笑脸、一声问候、一杯热水、一声再见。三是完善公开制度,实行一月一公开、一月一上报,将物品接收及发放情况定期张榜公布,自觉接受居民监督。
三、12个互助站,唤回邻里真情
目前,各社区邻里慈善互助站已成为居民相识、相知、相助的互动平台,受到辖区居民的一致好评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热心人士的“爱心站”。邻里慈善互助站的成立,为热心居民提供了奉献爱心的良好平台,成为一份份爱心的汇集地。在互助中心启动仪式当天,辖区单位、居民踊跃捐款捐物,表现出极大的参与热情。福鑫苑社区80多岁的刘元惠老人,一大早就和几位老邻居大包小包地送来了衣服等闲置物品,辖区单位榆次油研济南分公司当场捐赠现金5000元。随着互助站影响力的日益扩大,许多外辖区热心居民也慕名前来。一市民在报纸上看到关于互助站的报道后,和朋友一起来到福鑫苑社区邻里慈善互助站,当场捐赠5000元现金和价值2000多元的米面、棉被等生活用品。热心人士的积极参与,有效充实了货源,保障了互助站的正常运转。截至目前,各社区慈善互助站已接收面粉、棉被、食用油等生活物品5000多件、捐赠资金39万多元。
困难家庭的“送暖站”。邻里慈善互助站打破了以往只在春节、中秋等重大节日才实施救助的固定模式,困难居民随时都可以到慈善互助站“按需所取”,实现了由“节日添暖”向“四季如春”的转变;同时,慈善互助站的救助覆盖面更广,不仅覆盖低保家庭、重病家庭等特困家庭,低保边缘户、因突发事故陷入一时困难的家庭均可以到互助站领取生活用品。辖区居民刘桂英,夫妻二人均为酒精厂下岗工人,丈夫患病后一直在家,全家靠她打零工维生。社区慈善互助站成立后,我们多次进行了救助,送去了棉衣、面粉、花生油等生活用品。当了解到家里因为缺少取暖设施一直没有生炉子的情况后,慈善互助站工作人员将这一情况统计了到登记本上,号召居民积极捐赠。几天后,好心居民就把新买的烟囱送到了互助站,解决了刘桂英一家的取暖问题;居民邵明斌与妻子下岗多年且身患癫痫,全家靠他蹬三轮车卖茶叶维持生活。不料因家中失火,烧毁了所有家具和物品,生活顿时陷入困境。事情发生后,我们及时为他送去了米、面、油及部分家具等必需物品,并号召小区居民帮他重新装修了房屋。解决了一时困难后,我们还为他申请了一台烤地瓜炉子,使邵明斌一家的基本生活又得到了保障。截至目前,辖区已开展慈善救助活动50多次、救助困难家庭200多户。
小区居民的“连心桥”。互助活动是拉近居民心、增进居民情的有效载体和桥梁纽带。我们策划举办了形式多样的互助活动:举办邻里互助座谈会,让社区居民坐在一起,拉拉家常,谈谈对社区建设的意见和建议;组织举办趣味运动会,设置了跳绳、托球跑、穿针引线等趣味项目,上百名居民进行了角逐;举办家庭文化展,居民纷纷亮出自己的绝活,绘画、书法、剪纸、手工编织、木刻等80多件手工作品,吸引了上千人观看;开展“一对一、手拉手”邻里结对帮扶活动,100多户家庭结成了帮扶队子,一带一开展对口救助。丰富多彩的互动活动为邻里之间相互认识、增进了解、密切感情搭建了桥梁。现如今,“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邻里互帮互助,共建和谐社区”已成为社区居民的一致共识。
和谐社区的“润滑剂”。邻里慈善互助站不仅帮居民解决了生活困难、丰富了精神文化生活,也促进了社区和谐。航运路社区居民董燕是个热心人,退休后主动帮助一位70岁高龄、无儿无女的孤寡老人,经常帮老人做家务、买生活用品,一有空就陪老人聊天。董燕的好人好事传开后,小区居民也行动起来,主动帮助身边有困难的邻居。在互助站互容、互爱、互帮、互动氛围的感染下,邻里纠纷少了,关系密切了,居民对社区居委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也明显增强,纷纷报名参加社区组织的各类慈善志愿服务队伍,为共建和谐社区出力。福鑫苑社区组织社区工作人员、辖区单位、党员、居民及大学生志愿者组成了民生服务队,下分就业援助、义务巡逻、环境维护、党员帮扶等8支小分队,一会给西家调解问题,一会帮东家联系工作,一会又帮着给孤寡老人打扫卫生,“走进居民家、贴近居民心、解决居民事”,被社区居民形象地称为“陀螺队”;烟厂社区工作人员、党员及大学生组成了志愿服务队,以“心系银龄送温暖、便民服务帮您办”为宗旨,为社区内七十岁以上老人提供医疗、医保、维修、代办、家政等免费上门服务,全力打造尊老、爱老、助老、乐老的“银龄之家”;为凸显党员模范带头作用,
邻里慈善互助站成立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得到了各级领导和辖区居民的广泛好评。
下一步,我们将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慈善总会的指导帮助下,再接再厉、乘势推进,着力在丰富内涵、拓展外延上下功夫,做大做强邻里慈善互助品牌,让我们慈善的阳光撒满整个历城大地,让我们的慈善之花四季常开!